#自然奇观
#摄影
#人文游
#跟团游
#家庭游
北方的冬天寒冷,我们打算在年底前再出游一次,去一个远些且温暖的地方,非洲进入了我们关注范围。非洲,对于我们来说,只去过南非,仍是一个十分遥远、神秘的大陆。选来选去,目标集中在气候温暖的埃及和摩洛哥这两个选项,而且一直不曾邂逅。各有特色,实在难以取舍。我们偶然发现,途牛旅行社有一款兼顾两国的线路,即“<摩洛哥-埃及13日游>”,这是途牛与中国妇女旅行社合作的旅游产品。正中下怀!于是毅然拍板。
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等举世闻名,能够亲身游历,是我小时候的梦想。而对摩洛哥,最早的印象还是1963年12月—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其中包括埃及、摩洛哥。当时观看稀罕的彩色纪录片给我留下很深的记忆。
旅游归来,我们感到非常满意!一个行程就相当于参加通常两个往返的“8日游”项目,时间和费用都省了不少,性价比高。邂逅了慕名已久古埃及金字塔、卢克索、摩洛哥四大皇城、卡萨布兰卡、撒哈拉、红海,包括著名的电影拍摄地等景点,感受了北非的异国风情,品尝了当地特色餐饮。淡季小团,人数不多,令人感到新鲜、惬意、实惠、超值!
景点和线路安排比较合理,主要景点兼顾,安排张弛有度,领略了两个古国的主要风景名胜,每天都有亮点,不走回头路,充分利用了时间。
早餐基本上是酒店自助,全部为西餐特色,品种不少,其中红海“信天翁酒店”的最好;中餐和晚餐多为西餐,包括几次摩洛哥和埃及的风味餐都不错。当然,大家连续吃几顿西餐就想吃中餐了。由于当地中餐馆确实很少,旅行社已经尽量安排了中餐,中餐达到近一半。
前后共5段飞机,都是埃及航空公司,服务很好。旅行车全程路况、车况都很好,座位都很宽松,摩洛哥全程是一位司机,埃及换了几位司机,驾驶技术一流,职业操守很好,每天帮助游客装卸行李,停车时照看汽车及行李。
先晒几张主要景点的照片:

行前准备

这次旅行是两周前临时决定的。还好摩洛哥对中国护照免签埃及则是落地签,可以“说走就走”。
我们抓紧时间做了“功课”,从网上浏览了几个攻略,了解了两国概况、旅游线路、景点简介、气候特点和注意事项等。按照途牛的“出行须知”夏秋季节准备了衣服。担心饮食吃不惯,带了不少零食,结果没吃完。
出发前一天我们收到《出团通知》。领队刘逸飞给我们发来了短信,都是很有用的内容:
1、出团前请您兑换美金,大概一个人600美金左右,如果客人不购买大件的产品,钱就足够了。参加当地的自费、或者自己购买当地特色产品
2、提前开通国际漫游以便与家人联系
3、万能转换插头欧标两根圆柱形状的在出团通知上面有标注
4、埃及白天温度大概在22-27度左右,中午比较热,晚上大概10多度,早晚温差较大,带个厚外套。摩洛哥的温度跟埃及差不多,白天略微比埃及低一点,早晚也是有温差的,请做好保暖呦。衣服呢,按照春秋准备,可以带个长裙子到时候看哪天天气好可以穿。
5、酒店均是环保型酒店没有一次性的拖鞋,建议您带一双漂亮的凉拖洗澡、出游、去海边一双两用,环保酒店不提供一次性牙膏牙刷请您自理呦。
6、女士出游建议您带几条漂亮的丝巾,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庙偏黄色,建议您在埃及带红色或者蓝色丝巾。摩洛哥有蓝白小镇,非常漂亮梦幻,可以带黄色、红色的围巾。带丝巾主要是为了拍照和防晒。
7、可以带一些清凉油或者圆珠笔,当地的小孩子和景区工作人员经常跟中国游客索取清凉油,对于埃及人来说是万能油
8、考虑到当地饮食建议带着老干妈、榨菜、饼干等食品。若带猪肉制品请在房间里面食用,不可在公共场合哟。
我们还询问了关于携带食品和能否提前办理值机等问题,都得到了他明确的答复。

第一天 北京出发

埃及航空的飞机应当是午夜后起飞,我们按照要求,于12月6日21点之前抵达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集合。我们这个团只有6名游客,小团,让我们喜出望外。
领队刘逸飞是一位文质彬彬的大男孩,始终尽职尽责,除了出发前发来短信,介绍了很多注意事项,途中经常不断地关照每一位团友,适时沟通协调各种事宜,使我们的旅游非常顺利,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第二天 北京——开罗——摩洛哥卡萨布兰卡

第一次乘坐埃及航空公司的航班,印象不错。
与许多国际航班一样,飞机座椅靠背的小视频,有电影、游戏、新闻、飞行信息等,大多为英文、法文、阿拉伯文,个别的有中文。
我们乘坐埃航MS956航班从首都国际机场正点起飞,经过11小时的飞行,抵达开罗国际机场。开罗时间早6点左右(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
开罗机场
开罗机场的壁画
开罗机场
连接各登机口的长廊。大批中国旅客离开机场,我们转机的中国人如凤毛麟角,从相貌、着装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是外国旅客。
开罗机场
开罗机场,候机的当地乘客。
为转机,我们在开罗机场等候4个小时,共经过3次安检,由于上个月西奈半岛一清真寺的爆炸案,安检格外严格,虽然麻烦,但增强了安全系数,是好事。
登上埃航MS847航班,飞往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
开罗机场
通过廊桥
开罗机场
开罗的早晨
飞越埃及北端、地中海南岸,舷窗外的景色
埃航的早餐
埃航的午餐
可爱、顽皮的小姑娘
经过近6个小时的飞行,抵达摩洛哥王国卡萨布兰卡的穆罕默德五世国际机场。时值摩洛哥时间中午12点左右(比北京时间晚8小时)。那么,由于时差,这一天变长了,增加了8小时,由24小时变成了32小时!
穆罕默德机场
卡萨布兰卡的穆罕默德五世机场
大卡萨布兰卡大区
崭新的16座奔驰中巴,座位空了一大半。这是我们在摩洛哥7天行程的坐驾。
摩洛哥年轻导游张女士是一位非常专业的华人导游,每天都在途中提前把即将前往的游览点情况、典故、注意事项等告诉大家,而且抵达每个景点后,再不厌其烦地再次逐个地介绍,使游客加深了对旅游景点的了解和印象。点赞!
大卡萨布兰卡大区
天气晴朗,艳阳高照。

景点一:哈桑二世清真寺

经过三四十分钟的行驶,我们来到哈桑二世清真寺。据介绍,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萨布兰卡市区西北部,坐落在伊斯兰世界最西端。清真寺的建造与已故国王哈桑二世有着直接关系。1987年8月动工修建,耗资5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
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来。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
哈桑二世清真寺
清真寺广场大门。
清真寺包括主体大殿和一个可容纳8万人同时祈祷的露天广场。主体大殿气势宏伟,宣礼塔高高矗立,其形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犹如细高的圆柱形,也不是多个宣礼塔并立在大殿的四周,而是有着摩洛哥各个清真寺独特的建筑风格,即一个独自矗立方柱,上端缩进的方柱四周的平台可供宣礼者巡回宣礼,屋顶的半球形上供奉着大中小三个金属球。
哈桑二世清真寺
对外接待、售票厅。
哈桑二世清真寺
附属建筑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哈桑二世清真寺
拱形门处处体现着摩洛哥风格。
哈桑二世清真寺
八角形的喷水池
哈桑二世清真寺
摩洛哥特色的宣礼塔高200米,雄伟端庄,高耸入云
据介绍,清真寺的建造与已故国王哈桑二世有着直接关系。哈桑二世国王在位30多年,国王品德高尚,勤政爱民,国泰民安,在人民中极具威望。国王认为这一切都归功于真主的指引,因此他决定要在摩洛哥这个穆斯林世界的最西部修建一座大清真寺,以感谢真主,并将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至于清真寺为何建在海上,据说是缘于国王的一个梦,梦里国王曾接获安拉的真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
哈桑二世清真寺
位于清真寺主体大殿西南角的参观入口
广场免费,入内参观120迪拉姆。按照伊斯兰宗教场所的规定,必须穿长衣长裤和穿袜子,不得穿短裙,过分暴露。
发给每人一个绿色的环保袋,将鞋子装入,自己手提,直到走出大殿方可穿上鞋子。
哈桑二世清真寺
大殿内部富丽堂皇
哈桑二世清真寺
气势非凡,令人震撼
哈桑二世清真寺
二层由木栅包围,是女性穆斯林做祈祷的区域
哈桑二世清真寺
大殿中间部分,挑高三四十米,金碧辉煌。大殿内的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冬季气温降低时,地板可以自动加热。
哈桑二世清真寺
夏季室内温度过高时,屋顶可以在5分钟内打开散热。
洁白的大理石墙壁精雕细琢,殿内外回廊玉柱气宇轩昂。主体大殿内可容纳2.5万名穆斯林祈祷。
哈桑二世清真寺
与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等古清真寺相比,这里融汇了伊斯兰教、摩洛哥风格、北非色彩等多种元素,加上现代建筑、灯光、通风、空调等技术,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哈桑二世清真寺
从总体到每一个局部以至细部的设计都非常别致、精到,几乎无懈可击。
哈桑二世清真寺
男性穆斯林的祈祷大厅,二楼为女性祈祷区域。
哈桑二世清真寺
与中央大厅相连,明亮的窗户紧靠大西洋。
哈桑二世清真寺
清真寺正门重35吨,据说只有国王来了才会打开。高大的门厅,顶部为半球形状。
哈桑二世清真寺
正门门厅,
哈桑二世清真寺
门厅的墙壁用摩洛哥传统的马赛克瓷砖一块块拼贴起来,形成美丽的图案。
哈桑二世清真寺
地下一层,是净身厅。
哈桑二世清真寺
净身厅——,洗脸、洗手、洗脚的地方。
哈桑二世清真寺
内部装修大气、讲究。
哈桑二世清真寺
屋顶布满精美的图案。
哈桑二世清真寺
空间很大,可容纳上千人同时使用。
这是出卫生间后专用的盥洗池。
哈桑二世清真寺
宣礼塔正面
哈桑二世清真寺
近景
哈桑二世清真寺
清真寺外广场,海边一侧。 整个清真寺可同时容纳10万人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
哈桑二世清真寺

景点二:迈阿密海滨大道

迈阿密海滨大道是濒临大海的一条观景道,是卡萨布兰卡最美的地方之一。下午3点半。
卡萨布兰卡海滨大道
海滨大道有一条宽阔的车行道,车道临海的一侧则是宽敞的木栈道,栈道栏杆下伸向海滩的部分,是一排紧密连接的咖啡座、酒吧、泳池……充满了悠闲的度假氛围。
卡萨布兰卡海滨大道
卡萨布兰卡海滨大道
远处有三座高大的建筑右侧的是哈桑二世清真寺,左侧的是灯塔。海鸥在空中翱翔。
卡萨布兰卡海滨大道
卡萨布兰卡海滨大道
扶栏可以眺望北面辽阔、蔚蓝的大西洋。
卡萨布兰卡海滨大道
海滨大道路旁的照片。这是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一家(摄于2010年左右):(后排左起:王后萨尔玛王妃、王太后、穆罕默德六世国王、国王弟媳、国王弟弟穆莱·拉希德王子、国王弟弟的岳母);前排左起:王后萨尔玛王妃的母亲、王子(已立为王储)、公主
据导游介绍,摩洛哥几代国王都在老百姓中具有极高的威望,现国王的祖父穆罕默德五世、父亲哈桑二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曾经领导废除殖民制度、争取摩洛哥独立的斗争,父子被法国先后流放到科西嘉岛和马达加斯加岛,1956年摩洛哥独立,两代国王为国家主权、经济发展等方面有很大功绩,是英雄般的人物。现国王穆罕默德六世娶平民白领女子为妻,主张一夫一妻(敢于违背伊斯兰教一夫四妻的传统),受现代文化熏陶,比较亲民,威信很高。
卡萨布兰卡海滨大道
我们乘车离开迈阿密海滨大道,前往下一个景点
导游给我们介绍了一个与卡萨布兰卡密切相关的著名美国电影——《北非谍影》(又译《卡萨布兰卡》,其中有一间名叫“瑞克”的咖啡馆。著名的影星亨弗莱·嘉宝和英格丽·褒曼的成功合作、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出乎意料的结局,打动了无数人的心。该片获得第1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三个奖项。卡萨布兰卡这个过去不大为人知晓的北非城市,一夜之间因一部同名影片而名闻天下,电影是在好莱坞的摄影棚里拍的。而这个现实中的瑞克咖啡馆是在电影出品后,有个美国商人按照电影中的场景装修成了这个瑞克咖啡馆。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去。留下一点遗憾。

景点三:穆罕默德五世广场(鸽子广场)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
下午4点多,我们来到穆罕默德五世广场(鸽子广场)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
竣工不久的间歇喷泉。周边是广场鸽的乐园,它们不怕人,自由自在地享用人们提供的美食和环境,时而飞起,从人们头顶略过,落在水池另一侧。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
这里是人们聚集、休憩的好地方
穆罕默德五世广场
现代有轨电车很漂亮,有四五节车厢。
大卡萨布兰卡大区
下午5点,我们来到卡萨布兰卡的中餐馆——新龙门饭店用餐。
大卡萨布兰卡大区
室内装潢是浓浓的中国风,身在异国他乡的我们感到非常亲切。地道的中餐让我们似乎回到国内,几位当地服务生也听得懂一些中文词语。
卡萨布兰卡丽都温泉酒店
晚7点多,我们来到下榻的卡萨布兰卡丽都度假酒店
卡萨布兰卡丽都温泉酒店
标准间
卡萨布兰卡丽都温泉酒店
卡萨布兰卡丽都温泉酒店
盥洗室
沿着酒店门前的马路往东500米又一家大超市,顾客盈门,有现场加工售卖生蚝的。我们买了当地特产椰枣。后来发现这里价格合理,买少了,后来到其它城市,包括埃及,都不便宜。

第三天 卡萨布兰卡——马拉喀什

今天上午我们要乘车向南,前往摩洛哥的历史名城马拉喀什,开始紧张、愉快的一天。
卡萨布兰卡丽都温泉酒店
清晨的丽都度假酒店。酒店内有多座建筑,院内清新、整洁。
卡萨布兰卡丽都温泉酒店
卡萨布兰卡丽都温泉酒店
餐厅外露天泳池,毗邻大西洋。
卡萨布兰卡丽都温泉酒店
酒店的早餐非常丰盛
前往马拉喀什途中
服务区。我们的旅行车
服务区的儿童游戏场
服务区的小商店
马拉喀什北郊
经过3个半小时,即将抵达马拉喀什
据介绍,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是全国第三大城市,也是南部地区政治中心,以红色的城市而闻名于世,是摩洛哥历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东距阿特拉斯山50公里,有“南方的珍珠”之称。马拉喀什是柏柏尔语,意思是“神域”。中世纪时曾两度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意为“红颜色的”,其原因是当年的城墙采用赭红色岩石砌成,迄今基本保存完好。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老城墙。
马拉喀什
老城——要塞城区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街头
据介绍,马拉喀什,阿特拉斯雪山下的“粉红之城”。是四大皇城之一。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摩洛哥的西南,有“南方明珠”之称。历史上是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队贸易路线起点,交通位置很重要。
在阿拉伯语里,“马拉喀什”意为“红颜色的”,而在柏柏语里,意为“上帝的故乡”。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老城所有的房屋多为2层,与城墙的颜色一样,都是这种粉红色。
马拉喀什

摩洛哥餐

我们在马拉喀什的第一餐是摩洛哥餐,我们来到一家装修讲究的摩洛哥餐厅。
马拉喀什
走进二楼走廊,正中悬挂着老国王和现国王的照片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银质的塔吉锅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塔吉锅
据介绍,塔吉锅产于北非摩洛哥,也叫微压力锅,高盖帽是它的明显特点。最早的塔吉锅都是陶土锅,因为透气不透水,加上三角圆锥的造型使得蒸气循环上升,因此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分丧失。在烹调过程中只需少水,水汽均匀地滴落在食材上,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和营养。
马拉喀什
主菜是塔吉锅炖鸡,色香味俱全。

景点一:巴西亚宫

马拉喀什
巴西亚宫大门
据介绍,巴伊亚宫是位于马拉喀什的簇拥着众多花园的一座典雅宫殿,建于十九世纪末,在当时是摩洛哥最大最宏伟的宫殿建筑。名称中的“Bahia”意思是“智慧”。巴伊亚宫营造了伊斯兰和摩洛哥建筑的风格。 巴伊亚宫由Si Moussa主持修建,Si Moussa是当时苏丹国的大维齐尔(大维齐尔是指伊斯兰教国家的首相,英语“grand vizier),宫殿用于其私人使用。遗憾的是,巴伊亚宫的结构设计表现出了当时暴发户的审美,庸俗而市井,毕竟,巴伊亚宫并非出于艺术性与美学而设计的,仅仅是为了大而大,因此也就形成了现在仓促规划的结构和平庸的细节。
马拉喀什
参观结束的小学生队伍男生班
马拉喀什
女生班
马拉喀什
入宫前的庭院
马拉喀什
第一个正方形的院子像四合院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宫内建筑的基本特点是上部为精美的木雕,地面与墙裙为马赛克,中间是白墙。
马拉喀什
壁炉
马拉喀什
巴西亚宫原本建造有360间房、一个135米乘110米的庭院、一个90米乘20米的游泳池。宫殿是当时苏丹国的大维齐尔和他的四妻二十四妾生活的地方,在开发的150个房间中明显能发现女士的居所。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大门扇上各有一个小门,门框也是伊斯兰风格的。门扇上的花卉图案历经几百年。
马拉喀什
这里的游客大多来自欧洲和中国
马拉喀什
张导耐心地介绍着景点的故事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屋顶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巴西亚宫最大的庭院
马拉喀什
庭院四周的走廊
马拉喀什
这里是举行大型仪式、大会、舞会等活动的最佳场所。
马拉喀什
游客频频拍摄
马拉喀什
一欧洲游客专心致志地做笔记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
老城区街景
马拉喀什
干果店货品种类繁多
马拉喀什
皮具是摩洛哥的特产,在马拉喀什也不例外。
马拉喀什

景点二:梅纳拉花园

梅纳拉花园坐落在马拉喀什城区的西部,阿特拉斯山的入口处,花园大门正对库图比亚清真寺。花园不大,是当地人消遣时光的地方。园内布满郁郁葱葱的树木。
梅纳拉花园
花园免费开放,有大片的橄榄树。当地的游人在树荫下席地而坐,有的铺开一大块塑料布,一家老小有吃有喝,其乐融融。
梅纳拉花园
瘦高的非洲骆驼单峰很平。两位欧洲美女骑了一圈,心满意足地返回。
梅纳拉花园
下地要抓稳呦
梅纳拉花园
公园中央的一池水据说是阿特拉斯山上流下的圣水,很多鱼儿游到池边等待游客喂食。梅纳拉花园是在公元1130年时主持修建的。
梅纳拉花园
梅纳拉花园
花园里宽阔的步行大道
梅纳拉花园
棉花糖令人垂涎
马拉喀什
马拉喀什街头的巨幅人像——一位头戴毡帽的老者,柏柏尔人的典型形象。
柏柏尔族,(又叫柏柏人和柏尔柏尔人)是西北非洲的一个说闪含语系柏柏尔语族的民族。实际上柏柏尔人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它是众多在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相似的部落族人的统称。
马拉喀什
敞篷游览车(电动环保车)

景点三: 马洛雷勒花园(马约尔、圣罗兰、皮埃尔)花园

圣罗兰(皮埃尔)花园又名马约尔花园,位于马拉喀什的新城区,它的出名,不仅是花园本身的绚丽多彩,更是由于花园的主人世界知名。这个花园前后隶属于两任主人,第一任主人插画师马约尔,用了毕生精力设计建造了它,使其成为20世纪最神秘的花园之一。第二任主人是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1980年,他无意中在马拉喀什发现了马约尔花园,立即疯狂地钟情于它,并与伙伴皮埃尔·贝尔热共同买下了这个花园。他们竭尽全力地修复花园,圣罗兰钟情于它,他说:“多年来,马约尔花园都是我源源不断的设计灵感源泉,我常常梦到那些独一无二的色彩。”
马洛雷勒花园
花园大门外,散客需要排队,是不是因面积有限,控制入园人数?
马洛雷勒花园
大门内的水池
马洛雷勒花园
马洛雷勒花园
花园平面图
马洛雷勒花园
花园里的花并不多,主要以热带绿色植物为主。
马洛雷勒花园
经过长期培育的仙人掌类植物
马洛雷勒花园
花园的主体房屋外墙都是宝蓝色
马洛雷勒花园
马洛雷勒花园
马洛雷勒花园
马洛雷勒花园
鱼池
马洛雷勒花园
马洛雷勒花园
马洛雷勒花园
花园主人伊夫 圣罗朗的纪念柱。文字是圣罗兰和皮埃尔二人的生卒年月日。
据介绍,伊夫 圣罗朗(圣罗兰世界著名品牌TSL的创始人)是男爵后裔。从小学习绘画和服装设计,21岁就成为克里斯汀-迪奥的首席设计师。1961年,正式启用YSL这个名字,成立圣洛朗公司,喇叭裤、套头毛衣、无袖汗衫、嬉皮装、长统靴、中性服装、透明装等等,都是他的创造发明。他的创作曾经矗立于高级时装界的顶端,收获无数的奖项。1985年奥斯卡颁发的特别奖项,来表彰圣·罗朗在时尚领域的成就。2001年获国家荣誉勋章,2007年获法国‘大荣誉勋章’称号。2008年6月2日,这位世界著名设计大师,法国时尚界的传奇人物伊夫·圣·罗朗因脑癌逝于巴黎的家中,享年71岁。
皮埃尔·贝杰(Pierre Bergé),是世界服装大师伊夫·圣罗兰生前同性恋伙伴。1957年与圣罗兰相识,1961年,Pierre Bergé与Yves Saint Laurent共同创立了奢侈品牌Saint Laurent。2008年年中,法国佳士得拍卖公司宣布,将在2009年2月23日至25日在法国巴黎大王宫举办“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会,其中的两件拍品是来自圆明园的兔首和鼠首铜像。
大胡子“奶爸”
马洛雷勒花园
马洛雷勒花园
池中的锦鲤有四五十厘米长
马洛雷勒花园
凉亭
马洛雷勒花园
马洛雷勒花园
主体建筑
马洛雷勒花园
马洛雷勒花园
马拉喀什
花园对面的居民楼
马拉喀什
老城
马拉喀什
我们前往老城内的库图比亚清真寺(远处依稀可见)

景点四:库图比亚清真寺

库图比亚清真寺,高70米,从几英里外的地方都能在各个方向看到它的光塔。此地原为11世纪阿尔穆瓦希德王朝德清真寺的旧址,它的光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三个光塔中最古老、保存得最完整的一个,另一个是拉巴特的哈桑塔。
库图比亚清真寺
清真寺南侧是一片桔林
库图比亚清真寺
清真寺正门。未对游客开放参观。
库图比亚清真寺
聆听
库图比亚清真寺
清真寺主体建筑——宣礼塔。
库图比亚清真寺
宣礼塔上四面的窗口都安装了巨大的扩音喇叭,由于诵经宣礼。通往东侧的广场,以至不眠广场。
库图比亚清真寺
库图比亚清真寺
马拉喀什风情画
库图比亚清真寺
据说在当年修建这座清真寺的建筑师把近万袋名贵香料掺入用于粘合石块的泥浆中,因其散发的香气而又被称作“香塔”。而传说当年登上高塔呼唤人们祈祷的宣礼员必须是盲人,目的是防止有人借机偷窥附近王宫后院里的嫔妃。
库图比亚清真寺
清真寺另一侧的建筑只剩下石柱和围墙的地基
库图比亚清真寺
夜幕下的库图比亚清真寺
库图比亚清真寺

景点五:德吉玛.艾尔法纳广场(不眠广场)

不眠广场是俗称,它的全称叫德吉玛·艾尔·法纳广场。这个广场很大,周围被阿拉伯传统集市和手工艺作坊包围着。傍晚整个广场就会变成一个大集市,人山人海十分壮观。广场上吃喝玩乐什么都有,通宵达旦热闹非凡极具北非风情。因此这里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德吉玛广场
德吉玛广场
在夕阳的照射下,我们走向不眠广场。
有人说:不来马拉喀什等于没来过摩洛哥,而不到不眠广场就等于没来过马拉喀什。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广场。从清晨到夜晚,它都能保持着一种热闹非凡的景象。
德吉玛广场
德吉玛广场
德吉玛广场
可以看到最传统最真实的马拉喀什人的生活和传承了千年的习俗,感受独特的摩洛哥南部风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德吉玛广场
德吉玛广场
身穿红色衣服的卖水人,我们被告知,不要接受他们的搭讪,以免被缠住。
不眠广场当之无愧是马拉喀什的灵魂。这个充满中世纪阿拉伯风情的广场,可以说从日出到深夜都热闹非常,随处可见的印度耍蛇人、出售香料茶叶的阿拉伯人,各种卖艺表演。
德吉玛广场
杂技表演
德吉玛广场
德吉玛广场
耍蛇人
德吉玛广场
德吉玛广场
舞蹈
德吉玛广场
德吉玛广场
水果“大篷车”,一字排开,也可以鲜榨果汁。
德吉玛广场
鲜榨石榴汁之后,店主主动配合游客摆个pose。
我们买了一些无花果干
还有椰枣等
德吉玛广场
围观
德吉玛广场
德吉玛广场
夜幕降临,我们告别了喧闹的不眠广场,仍有成群结队的人们涌向广场。“不眠广场”果真名不虚传。
我们下榻在蓝色海洋春日酒店。装修较新。
标准间
墙上的“画”是空调室内机。
卫生间的淋浴间也是阿拉伯风格的。

第四天 马拉喀什——摩洛哥首都拉巴特

蓝色海洋景点的早餐还不错。
酒店的早餐很不错。
酒店的泳池。
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兹大区
清晨的马拉喀什街口。
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兹大区
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兹大区
喂鸽子的老人
马拉喀什-坦西夫特-豪兹大区
蓝色海洋春日酒店正门。六星级?
前往摩洛哥首都途中的服务区。
拉巴特
途中遇雨
经过4个小时的行程,我们到达摩洛哥首都拉巴特,在大西洋边的一家海鲜餐厅就餐,据说这里曾经是由一个监狱改造而成。
拉巴特
海风夹杂着雨滴扑面而来,真冷啊!室外无法就餐。
拉巴特
每人一个冷盘
拉巴特
拉巴特
西餐:油炸鱼块、小鱼、海虾、鱿鱼圈等,味道不错。很快被消灭一空。
拉巴特
壁炉给大家带来温暖
拉巴特
据说是国王读书时的合影。是哪一位呢?

景点一:乌达雅城堡

乌达雅城堡拉巴特老城的北面,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濒临大西洋石壁上。是建于十二世纪阿尔摩哈德王朝时期的要塞。这是到拉巴特旅游不可不去看的地方,它作为拉巴特古迹的一部分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乌达雅堡
高大的城门修葺一新。
乌达雅堡
行人车辆一律从小门洞进出、
乌达雅堡
城门附近的碉楼
乌达雅堡
沿着城墙的道路铺设了长长的石阶通向河边,河流北侧是拉巴特旧城区一部分。
拉巴特
城内自西南向东北是一条几百米长的主街,所有的房子都喷涂了上白下蓝的两种颜色。被称为“蓝白小镇”。仿佛走进了欧洲南部或爱琴海风情的城镇。
拉巴特
走到小镇的东北端,穿过门洞,是一个一二百米见方的平台。
拉巴特
高空平台向左伸出狭长的一段,呈刀把型,这里就是古代空中市场遗迹。
乌达雅堡
站在平台上可俯视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拉巴特古港口和远处的萨累市全景。
乌达雅堡
平台东北面是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防波堤内估计是个古代码头。
拉巴特
沿着石阶下行,可达海边要塞的碉楼和码头,这里是扼守河口的咽喉要地,易守难攻。
拉巴特
主路笔直,直通城门。
拉巴特
“文学咖啡馆”(还是法国品牌的连锁店呢)。
拉巴特
风雨过后,花盆狼藉。
拉巴特
小镇主路两侧的小巷深深。
拉巴特
民居大门
乌达雅堡
内城门同样紧闭,与那个修葺一新的大门分别在成直角的两面城墙,一个朝东北,一个朝东南。
离开乌达雅城堡,不过几分钟就来到穆罕默德五世陵寝和哈桑塔。

景点二:穆罕默德五世陵寝

穆罕默德五世陵寝位于拉巴特市中心。穆罕默德五世为前国王哈桑二世的父亲,现国王穆罕默德六世的祖父,逝世于1961年。其墓1962年开始修建,1971年竣工。
穆罕默德五世:摩洛哥王国苏丹Muhammad V(生于1927年),国王(1957~1961在位)。即希迪·穆罕默德·本·优素福。1927年继承其父穆莱·优素福为摩洛哥阿拉维王朝第25任苏丹。1958年收回被西班牙划为“西属摩洛哥”的南部伊夫尼地区,1960年又收回“国际共管”的丹吉尔。1961年2月卒于拉巴特。在摩洛哥有“国父”或“独立之父”的盛誉。
这座占地长方形建筑正门朝北偏西方向
四个方向的拱门各有一名卫兵站岗
在这个禁忌很多的伊斯兰教国家,国王的陵墓却可以随意拍照。
游客与卫兵合影也是可以的。
陵寝内部是一个长方形大厅,金碧辉煌。
穆罕默德五世陵寝
四周的围栏下面是敞开式的墓室,中间巨大的石棺是穆罕默德五世的灵柩,墓室内两侧的石棺分列为哈桑二世及其弟阿卜杜拉亲王墓。据说这几个都是衣冠冢,真正的灵柩位于更底层,不能看到。
陵寝后门
陵寝左侧是一个清真寺,再往左墙顶端呈锯齿状的是一个半露天的讲经台。

景点三:哈桑塔

穆罕默德五世陵墓前面的广场,就是拉巴特的象征——哈桑塔及哈桑大清真寺遗址。12世纪晚期,强大的阿蒙哈德王朝统治者以马拉喀什的库图比亚香塔和西班牙塞维利亚的吉拉尔达塔(Giralda)为蓝本,开始修建哈桑塔,最初的设计为86米,然而修建到44米时国王的故去使它永远停在了这个高度。
哈桑塔
哈桑塔
广场上的石柱则是曾经的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哈桑大清真的遗址。
哈桑塔
哈桑大清真寺原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建于12世纪,长183米、宽139米,据说毁于1775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从仅存的312根大石柱仍可想象其昔日的雄伟。尽管清真寺其它建筑全部倒塌,而唯独哈桑塔保存完好,
哈桑塔
哈桑塔
断壁残垣
哈桑塔
哈桑清真寺外墙
拉巴特
我们在拉巴特下榻的海尔南谢尔酒点,四星级。
拉巴特
安全门
拉巴特
拉巴特地图
拉巴特
家庭房
拉巴特
第三个单人床
拉巴特
拉巴特

第五天 拉巴特——梅克内斯——非斯

拉巴特
清晨,我们逛了一会街,买了一点食品。
拉巴特
雨过天晴的拉巴特,蓝天白云,心情大好。
拉巴特
由于今天摩洛哥国王在家,王宫不开放参观,我们驱车前往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梅克内斯。
拉巴特
一处皇家花园,卫兵、军警?还是陆海空三军卫兵?三色服装很鲜艳。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经过两个多小时,我们来到古城梅克内斯
梅克内斯是摩洛哥北部城市。在中阿特拉斯山北坡,东北距非斯53公里。梅克内斯城建于11世纪,原是柏柏尔人的统治者于十一世纪时建造的一个军事城市, 在阿拉维王朝的缔造者穆莱·伊斯玛仪苏丹的统治下发展成首都。苏丹将梅克内斯变成一个雄伟的西班牙—摩尔风格的地方,四周有高墙和巨大的门。这是一个十七世纪马格里布时期的伊斯兰和欧洲风格的和谐的统一体。
梅克内斯古城区于199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最著名的就是蜿蜒徘徊的古城墙和城墙上众多的马格里布式古城门,因此梅克内斯也有“多门之城”的美称。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一座古城门
传说这拉君主爱马,王宫里养了500匹骏马,他每天去马厩里巡视,并精心设计和建造了大型的马厩。在王宫附近还建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粮仓。马厩和粮仓至今保存完好。据说马厩可以容纳12000匹马,粮仓可以储存15年的粮食,不知仅算饲料还是人吃马喂全包括?

景点一 马厩粮仓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马厩粮仓附近的古城门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远处的开阔地大概就是赛马场
皇家马厩粮仓
粮仓的入口很小,令人感到深不可测。
皇家马厩粮仓
门厅挑高有五六米。
皇家马厩粮仓
粮仓内呈拱形,与中国黄土高原的砖窑洞非常相像,看来古代的当地人也不约而同地掌握了这种建筑技术。而且建造得很高大、宽敞。可见当年的主人十分富足,粮食很多,加上以丰补欠的需要,所以才会建造这样大的粮仓。
皇家马厩粮仓
多个并排的粮仓以高大的门洞相连,里面的门洞的宽度足足可以通行马车。看来我们进入的小门并不是运送粮食的大门。几米厚的外墙和顶部覆盖的土层,可以很好地隔绝温度,使粮仓里面冬暖夏凉,非常适合长期储存粮食。
皇家马厩粮仓
主仓的空间大,四个方向的门也都很大。
皇家马厩粮仓
主仓的顶部开了天窗,可以用于照明和通风。粮仓的建造体现了古代人的智慧。
皇家马厩粮仓
穿过这个大门,可以到达马厩。
皇家马厩粮仓
这个巨大的马厩由十几道土墙相隔,高约六七米。
皇家马厩粮仓
每个门洞原来是有木质门窗的,右侧,还有个把窗框残留至今。
皇家马厩粮仓
皇家马厩粮仓
横向看去,每一堵墙每隔两米多开了一个门洞,呈均匀分布。
皇家马厩粮仓
土墙是由土坯和石片砌成的
皇家马厩粮仓
皇家马厩粮仓
一群流浪猫栖息在这里,在这个古代粮仓,早已没有一粒粮食,老鼠家族恐怕都难于生存,流浪猫吃什么呢?
皇家马厩粮仓
处于食物链上游的流浪猫,不知经过了多少代的繁衍生息,体现了顽强的生命力。
皇家马厩粮仓
皇家马厩粮仓
老哥仨
皇家马厩粮仓
马厩与粮仓之间的夹道,是当年车马进出的正门。
皇家马厩粮仓
参观出入口。

景点二:曼苏尔城门

皇家马厩粮仓
巴布曼苏尔门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曼苏尔城门前的广场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这个广场没有围栏,却是一个步行广场。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摩洛哥男孩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当地市民来这里闲逛、采购。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不同种类的塔吉锅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小塔吉锅
北非的很多历史名城中,都存在着古老地的城墙,但现存的古城墙中,最长、最大、最美、最恢弘、保存最完美的就是梅克内斯古城。梅克内斯的主城门曼苏尔大门。
当年穆勒.伊斯玛尔在建造城门时,下决心要把它建成自己一生丰功伟业的纪念碑,大门直到18世纪初,他去世4年后才竣工,最终建成的城门甚至超出了苏丹本人的期待,现代考古学家往往把这座大门看作摩洛哥皇朝的一座凯旋门。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曼苏尔城门
曼苏尔大门包括一个高大的主门和两边的几重护堡,风格上体现了基督徒皈依伊斯兰教的主题。门上的窗型孔用折叠的马蹄铁制作,复杂交织的花纹装饰着多叶式拱门,门上大部分都被精细繁复的花纹布满,这些花纹里嵌入了阿拉伯文箴言,门框上覆有一层类似菱形交织的框架。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大门两侧的护堡上,装饰有连续的拱形波纹,下面顶着从附近的古罗马遗迹取来的大理石柱。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老城墙和城门中最大最完整的是曼苏尔大门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今天,大门紧闭。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摩洛哥的交警非常认真负责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午餐我们在Palais Terrab餐厅就餐,当然是摩洛哥餐。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手动鼓风机?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凉菜似乎都是蒸熟的,非常软烂,适合牙口不好的人。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揭开塔吉锅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菜花、土豆、青橄榄、胡萝卜、西葫芦、热气腾腾一锅蒸。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石榴、李子、橘子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古色古香的开水桶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餐厅路边
路边的橙子硕果累累
梅克内斯-塔菲拉勒特大区

景点三:瓦卢比利斯

瓦卢比利斯是摩洛哥世界文化遗产,见证了公元前三世纪罗马帝国的兴盛,以及侵占全世界的历史。瓦卢比利斯遗址位于梅克内斯以北约30公里处,据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据介绍,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雄踞于地中海一带,俨然是一个不可一世的大帝国。公元前25年,罗马军队穿过直布罗陀海峡,来到摩洛哥,在这里建立起第一个罗马城市。公元二世纪,罗马的奴隶制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罗马帝国走向衰落,不得已放弃了这座古城。罗马人弃城后,仍有大量穆斯林人在此,直到11世纪才逐渐搬离,而真正摧毁大片建筑的,则是18世纪中期的那场大地震。
经过半个多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抵达瓦卢比利斯。
瓦卢比利斯遗址
石块拼成的拱门
瓦卢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有一个博物馆,主要是有关古罗马和瓦卢比利斯的历史资料、文物等。
瓦卢比利斯遗址
刻有古罗马文字的石碑
瓦卢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在北非、以至南欧的地理位置关系
瓦卢比利斯遗址
主建筑的复原图
瓦卢比利斯遗址
马赛克拼图
瓦卢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遗址
这个城市遗址位于一个平缓的山上
瓦卢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遗址
最主要的建筑都建筑在最高处,断壁残垣,灰飞烟灭。
瓦卢比利斯遗址
远处是沃野千里,生机勃勃。
瓦卢比利斯遗址
岁月沧桑,早已辉煌不再。
瓦卢比利斯遗址
地面马赛克拼图,人物、动物、景物,色彩依然。
瓦卢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遗址
充满浪漫主义想象的神怪图案,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宗教、建筑、艺术的特有风格。
瓦卢比利斯遗址
公共浴池
瓦卢比利斯遗址
烧水的灶房?
瓦卢比利斯遗址
复原的磨坊
瓦卢比利斯遗址
石磨,与中国传统的石磨何其相似
瓦卢比利斯遗址
曾经雄伟、庄严的罗马大会堂
瓦卢比利斯遗址
倒塌后接续复原的罗马柱。这是罗马人继承希腊柱式,并加以改造,完善了科林斯柱式,广泛用来建造规模宏大、装饰华丽的建筑物。
瓦卢比利斯遗址
被大地震破坏的大会堂,仅留下了正门的主体部分和大厅的几根石柱,可见大会堂的规模。
瓦卢比利斯遗址
大会堂有8个门洞,少数门框的石块缺损,只能用红砖复原。
瓦卢比利斯遗址
中国游客玩high了!
瓦卢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遗址
wa比利斯的凯旋门(内侧)
瓦卢比利斯遗址
凯旋门上面镌刻着古罗马文字
瓦卢比利斯遗址
凯旋门外
瓦卢比利斯遗址
门外的房屋
瓦卢比利斯遗址
门内的建筑群
瓦卢比利斯遗址
擎天之柱
瓦卢比利斯遗址
迎宾大道
瓦卢比利斯遗址
爱不释手
瓦卢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遗址
瓦卢比利斯的天际线
告别瓦卢比利斯,我们继续前进,奔向古城菲斯。
瓦卢比利斯遗址
果园
非斯-布勒曼大区
大片的耕地。树木极为稀少
非斯-布勒曼大区
接近非斯城,一汪蓝色的湖水涌入眼帘,北非少见的水域。不知是天然湖泊还是水库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经过一个半小时,我们进入非斯城区,与古城墙相仿的院墙。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新城街头
非斯-布勒曼大区
我们下榻的阿克罗斯酒店。地处新城区,周边与一般城市差不多。完全看不到传说中的非斯麦地那老城的影子。
非斯-布勒曼大区
酒店大堂橱窗内陈列的奇特物品。据介绍,这是沙漠玫瑰石。主要出产于美国、墨西哥、摩洛哥等国的沙漠地带,中国内蒙阿拉善盟、甘肃民勤县沙漠地带也有微量分布。
非斯-布勒曼大区
酒店装饰风格简洁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晚饭后,我们出门散步,往左沿着马路往北走几百米,有一个四五层的综合商业大楼,包括家乐福等商店。

第六天 非斯——卡萨布兰卡

非斯-布勒曼大区
酒店的早餐
非斯-布勒曼大区
椰枣
非斯-布勒曼大区
清晨的酒店正门,坐西朝东。地上8层,高层已迎来阳光。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新城区的街道。
非斯-布勒曼大区
咖啡馆还未营业。
非斯-布勒曼大区
清晨的街道,行人、车辆稀少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景点一:马赛克工坊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菲斯老城附近的马赛克与陶瓷工坊。中英文“微笑吧,您是在菲斯”,让中国游客感到宾至如归。
这家马赛克陶瓷工坊的一个小院子分开不同工序的区域,每个区域有许多的工艺师在一丝不苟地制作瓷器的每道工艺,从陶土的毛胚、上色、烧制、描图和黏贴。直到成品陈列。走马观花的参观,让我们初步领略了使用古老、传统的手工艺制作出精美工艺品的过程,令人赞叹!
非斯-布勒曼大区
泥坯成型,全靠师傅手脚熟练、灵活的配合,且转且扶,如此这般。顷刻间,一件具有摩洛哥民族特色的陶罐造型接近完成。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各种颜色的马赛克瓷片
非斯-布勒曼大区
技师用尖嘴锤,将每一块坯料用手工敲击成为需要的形状。他们盘着腿坐在那里,一坐就是一天。以膝盖和肩膀配合,用铁锤按照事先画好的线敲打在釉砖上,得到形状各异的陶质马赛克片。据说一个工匠一天只能完成四十片陶质马赛克片。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用马赛克拼接而成的图案千变万化,应用非常广泛,地面、墙面、桌面等等,
非斯-布勒曼大区
将银丝镶嵌到杯子表面。
非斯-布勒曼大区
与中国的景泰蓝制作工艺是不是有些相像?就是显得比较粗糙。
非斯-布勒曼大区
第一位年长的师傅负责瓷盘设计图案、打稿勾画
非斯-布勒曼大区
4位技师分别进行描图、上色。看来不是流水线,而是每个人将一件作品从头画到尾。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成品展示厅琳琅满目。
非斯-布勒曼大区
纵观所有产品,你会发现,每件产品的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最多是色彩相同,风格相近。
非斯-布勒曼大区
当然,一套茶具的产品是一样的。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精品展厅的艺术品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非斯-布勒曼大区
我们买了一个精致的小塔吉锅留作纪念。
离开马赛克工坊,我们前往非斯老城。
据介绍,非斯的神秘在于它的老城即麦地那区(Medina)。麦地那这个词可以指任何伊斯兰城镇中的古老城区。位于非斯的麦地那是一座建于公元9世纪的老城:狭窄的小巷,传统的房屋,古老的作坊,密集的店铺,独具特色的货品,淳朴的摩洛哥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北非古城的风情画、一个陌生的的世界。
在过去的许多世纪里,非斯城一直是摩洛哥的枢纽城市,也是宗教和学术的中心,也是阴谋的中心。非斯城曾经作为摩洛哥的都城达700年之久。
非斯老城
非斯麦地那老城沐浴在阳光下

景点二:非斯老城——麦地那

非斯的麦地那是摩洛哥第三大城市的中世纪中心,被被誉为“一团意大利面似的建筑迷宫”。这一区域中有9400条小巷,连接着大约14000座建筑,容纳了大约16万居民。这座杂乱无章的迷宫的历史超过1000年。清真寺、神学院、经过修复的阿拉伯风格建筑、排屋、银饰店、铜器店、旅游纪念品小店、皮匠铺等各行各业都挤在这里。
非斯老城
老城城墙
非斯麦地那是阿拉伯世界里,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古代城区,有共长12公里的城墙围着,城墙上有垛口,还有一些宏伟的城门。
非斯老城
非斯老城有多个城门,有的相距不远。
非斯老城
据介绍,非斯老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规模的典型的中世纪风格的城市之一,在阿拉伯国家可与马拉喀什、开罗、大马士革和萨那等城市相媲美,依旧保存着浓郁的中世纪风采。作为阿拉伯人的聚居区非斯老城,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文化和哲学根基,于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区,世界重点文物紧急抢救项目。
非斯老城
菲斯古城很大,占地250公顷,城墙有很多城门,最著名的是上片的“布日卢蓝门”,其翻新于十八世纪。城门一侧,有三名荷枪实弹的士兵站岗。
非斯老城
城门框外墙镶嵌着紫蓝色的马赛克。这种蓝色是非斯所特有的,所以称为“非斯蓝”。
非斯老城
城门饰有绿松石嵌在上面,这种绿色是“伊斯兰绿”。进了这道大门,就仿佛回到了中世纪。
非斯老城
青菜摊
非斯老城
麦地那老城——传统与时尚的共生、融合
我们在酒店尝过,或苦或酸,吃不惯的不同口味的橄榄,却是摩洛哥人喜爱的小菜。
旋振筛的街巷不时有骡马驮着一大摞皮革通过。
小小食品店是孩子们的最爱。
非斯老城
非斯人日常的食材。

古迹一:非斯古兰经学院

非斯老城
非斯古兰经经学院,坐落在非斯的麦地那老城之中。我们进入院内参观。
据介绍,菲斯老城里的古兰经学院(亦称为布伊纳尼亚神学院,建于 1350-1355 年间),它的建立才使得之后的菲斯进入了黄金时代。由于这个学院吸引了众多学生、学者来这里定居,此后菲斯古城中又不断有新的清真寺,大学建立,因此也吸引来了不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来这里定居,那时的菲斯古城甚至有“非洲的雅典”之美称。
中间是一个矩形的院子,仿佛天井,四周的建筑全部是精美的石雕和马赛克。
贴满马赛克的墙柱和雕工精美的大门
非斯老城
这所经学院不同于摩洛哥其他学院只负责宣扬教义,它还是一座供公众朝拜的清真寺,而且是非斯唯一的一座拥有宣礼塔的神学院。历史上的清真寺本身就是教学的场所,学生们绕以老师为中心围圈席地而坐,聆听老师的教诲。
厅堂内地面铺满地毯。
一位年长的导游帮助中国游客拍照。

古迹二:麦地那街巷

非斯老城
街巷的店铺主要销售百姓的生活用品,民族服装店比比皆是。
非斯老城
当地盛产的皮具更是商贩们的主打商品,花色繁多,琳琅满目,能够勾起游客购物的欲望。
非斯的麦地那除了老王宫、清真寺、经学院、各种手工业工坊等之外,主要是祖祖辈辈居住在此的居民区,部分街道是历史形成的商业街巷。城镇所有功能的建筑混杂在一起,没有任何规划,充分体现了古老伊斯兰城镇形成的自然形成的城镇面貌。
导游反复告诫我们,必须紧跟导游,千万不能掉队。万一掉队,语言不通就很难找到正确的出口。
非斯老城
经过装修的干道之一,这是老城里最宽的街道了。
非斯老城
更窄的胡同比比皆是,七拐八拐,如同迷宫。
非斯老城
装潢讲究的住宅大门
非斯老城
有时需要侧身才能通过。
非斯老城
旅行社特地聘请了当地的导游(走在最前面的那位现代女性)为我们带路,否则我们的导游都会和我们一样迷路,不知怎样走出菲斯的麦地那老城。
非斯老城
非斯老城
一条条幽深神秘的小巷通向远处。
非斯老城
非斯老城
小巷深深
非斯老城
木雕、彩绘作坊,现场制作、售卖。
非斯老城
互相支撑的危房
在狭窄的胡同里,经常遇到驮着皮革的骡子、毛驴通过,行人必须紧急侧身,让到一边。
骡马、推车一直是老城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里看不到任何现代的机动车辆。

古迹三:尼加文喷泉

在非斯的麦地那老城,几乎每转过一个街角,你都看到一处公共喷泉。11 世纪至 13 世纪时期,修建了规模巨大的水务工程。麦地那城区有超过 60 处的公共喷泉,而位于尼加文博物馆边上的尼加文喷泉则是其中最美丽的一座。
“木匠广场”(Place el-Nejjarine),左前方的建筑里是木器艺术博物馆,里面有很多精美的摩洛哥木器。
这个镶满马赛克的影壁墙就是所谓的圣水泉。
源源不绝的泉水依然可以通过现代的水龙头供民众饮用。
非斯老城

古迹四:穆莱.伊德里斯陵墓

穆莱.伊德里斯的陵墓,这位君主在8世纪创建了非斯城。这个陵墓的门口制作了1.7米高的横板,迫使人们弯腰,无一例外地做出谦卑与尊敬的姿势。
穆莱.伊德里斯的陵墓大门的门框上布满了精美的花纹雕塑,包括许多阿拉伯文的经文。
大门上方的屋檐
离开穆莱.伊德里斯的陵墓,是一片装修一新的店铺区。
民族服饰花色繁多
比较宽绰的商铺区。

古迹五:卡拉维因大学

世界最古老的大学不是意大利的博罗尼亚大学(1088),也不是英国的牛津(1168),而是非洲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维因大学。根据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卡拉维因大学是至今为至一直在从事教育事业的世界最古老的大学。公元859年巨商穆罕默德·菲赫利的女儿法蒂玛·穆罕默德·菲赫利在菲斯出资修建了卡拉维因清真寺及其附属的教育机构。
一夫当关——目前不开放参观。世界著名的卡拉维因大学。这是17个大门之一。
重重大门门难进
该大学教授的课程不只是宗教学科或人文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除总校外,还在菲斯,在马拉喀什等地设有分校,而原来的卡拉维因大学原址就是现在的清真寺,由于受现代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从清真寺分离出来,建成独立的校区。菲斯就有两个卡拉维因大学的校区。
传统的建筑装饰给人以幽深、神秘之感。
两位导游“马不停蹄”地行进,团友们谨记要求,紧追不舍,以免掉队迷路,还要争分夺秒,驻足抓拍。

古迹六:非斯王宫

非斯皇宫
非斯王宫。这是一个侧门,不开放参观。
这仅仅是侧门,就如此漂亮!而王宫的正门更是非常气派,而且在世界上很有名气,2009年版的《孤独星球》杂志的 摩洛哥就是用非斯王宫正门的照片作为封面。
非斯皇宫
我们只能从门口拍摄了几张照片。
门厅里就很漂亮,里面可想而知。

景点三:皮革染坊

皮革制品是非斯最重要的手工艺品之一,我们不能下到皮革染坊当中参观,只能从这家皮革店楼上的阳台上观看工人们浸染皮革过程。
非斯
工人们把牛皮,羊皮,骆驼皮和山羊皮,一摞摞的叠放,被天然提取的颜料染成各种不同的颜色,在放在屋顶晾晒。
传统的皮革印染劳动强度很大,需要跳到池中操作。实在难以想象,五颜六色的精美皮革制品原来是这样染色的。皮革染坊“臭不可闻”,名副其实,之所以有这种气味,是因为燃料中掺杂了鸽子粪,据说可以使染色的皮革不容易褪色。
门口有人给游客送上一株薄荷叶,放在鼻尖闻一闻,用薄荷的qlian能抵消那刺鼻的气味。
皮革制品种类繁多,导游介绍,皮革档次顺序为:骆驼皮、牛皮、羊皮。
皮衣式样很多,男士皮衣大气、帅气。
女式皮衣非常时髦、漂亮
女式风衣
这位男推销员会说一些汉语,巧嘴如簧,成功卖出一件皮衣。牛!
张导帮助游客为家人试穿。
女老板非常开通,突破了穆斯林拒绝外人拍照的禁忌。
销售大厅
我们在麦地那的一家当地风味餐厅吃午餐。
塔吉锅的摩餐菜肴
非斯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走出了非斯麦地那“迷宫”。所有车辆无一例外地停在外面。
非斯
终于豁然开朗
再见!非斯麦地那。
非斯
再见!非斯老城
一个个设在城墙拐角出的城门,是不是处于易守难攻的目的?
非斯
非斯新城区一派现代城市之风,双方向单行线之间是四五十米宽的绿化带、步行区。
中国中铁大桥局承建的非洲最大斜拉桥——摩洛哥王国布里格里格河谷斜拉桥,于2016年7月7日15日正式建成通车。穆罕默德六世亲自为通车竣工剪彩,并将该桥命名为“穆罕默德六世大桥”。该桥圆了摩洛哥人民近30年的梦。
据介绍,该桥主塔设计独特,主梁设计简洁,在世界上的同类斜拉桥中,柔度、跨度均为世界第一。大桥设计上的亮点就是两座主塔。主塔采用漂亮的钻石结构外形,由底部向上延伸呈弧形逐渐打开,在中部渐分为四支,至塔顶又合为一体。其设计具有典型的阿拉伯建筑特点,具有“胜利之门”、“理想之门”的寓意。
可以说是中国与摩洛哥人民共同的骄傲!
我们的摩洛哥游程全部结束。傍晚,我们回到了卡萨布兰卡,准备明天离开摩洛哥前往埃及。
卡萨布兰卡
不少出租车都是老旧的奔驰车,依然与当今的新车型并驾齐驱,在卡萨布兰卡街头奔驰往来。
我们下榻的酒店房间
洗手间十分大气。
门厅一角
卡萨布兰卡
卡萨布兰卡街头的有轨电车

第七天 卡萨布兰卡——埃及首都开罗

穆罕默德机场,埃及航空值机柜台前排了长长的队伍。当地人非常有耐心,彼此都不着急。
穆罕默德机场
机场模型
卡萨布兰卡
13时08分,飞机腾空而起,我们告别了美丽、迷人的摩洛哥。
飞跃毗邻大西洋的卡萨布兰卡
再见!拉巴特
再见!摩洛哥
埃航的晚餐
飞机沿着大西洋沿岸经过摩洛哥北部上空后、向东沿着地中海南岸上空飞行。这是飞跃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上空。
开罗
经过4个多小时的飞行,在开罗时间19点多(摩洛哥时间17点多)飞抵开罗上空,天色已暗下来,万家灯火,梦幻般的美。
我们从非洲大陆西北角的摩洛哥飞到了非洲大陆的东北角,即将开始埃及7日游。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位于非洲东北部,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要冲,是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的捷径。
据介绍,古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经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国, 他们建造了闻名世界的金字塔和帝王谷。公元前3200年建立奴隶制统一国家。2500多年前先后受到波斯帝国、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入侵,500年前年成为奥斯曼帝国行省。200.前年受法国统治,1882年成为英国殖民地。1922年获得独立。1952年纳赛尔推翻法鲁克王朝,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如今埃及的少数民族科普特人是皈依基督教的古埃及人混血后裔,科普特语由古埃及语发展而来,但现在埃及的主体民族阿拉伯人却并不是古埃及人,文化也完全不同。
因此,我理解,人们常说的“古埃及文明“”,其实早已被迫中断,埃及的历史不像中国历史这样、虽经历了多次改朝换代而一脉相承,即使蒙古、女真侵占,成为统治者,也不得不被中华文化所同化,成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可见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无比强大的包容力、融合力、生命力,值得中华民族自豪。人们看到并研究的古埃及文明是一段未能延续下来的古代文明史。或许是更为一种纯粹的远古文明。
抵达开罗机场后,又进行了严格的安检,因为上个月埃及的西奈半岛刚刚发生过一起暴恐事件,人们仍处于惊魂未定状态。我们理当配合。
我们乘坐中巴从机场前往酒店,穿过不少街道、立交桥,可以看出开罗是一个入口密集的大城市,街道上熙熙攘攘,店铺林立。经常可以看到尼罗河及其河面美丽的倒影。
据介绍,开罗,属埃及首都及最大城市,也是非洲及阿拉伯世界最大城市。开罗横跨尼罗河,为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位于埃及的东北部。
开罗横跨尼罗河,气魄雄伟,风貌壮观,是整个中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开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少有的遭受战争破坏最少的古城。而且经历代王朝和政府不断修建和扩建﹐形成今天这个古今并存、互相辉映的大城市。
开罗
历时一个小时左右,将近22点,终于抵达我们下榻在金字塔艾美酒店。
开罗
酒店走廊的仿古塑像。中间是著名的埃及狗神阿努比斯,俗称胡狼神。是古埃及神话中的死神,有时也被视为地狱之神,冥神,葬礼之神,木乃伊守护神,木乃伊裹尸布之神。两个面对面的人像是守门的黑色法老立像金人。
另一个单独的法老像,只不过头饰不同,相同的是木质黑肤色,身穿金裙,足踏金拖鞋,手执权杖和圆头槌。
开罗
今晚来酒店参加活动的人很多,男士都是西装革履,女士衣裙色彩鲜艳,有的头戴穆斯林头巾。
酒店大堂的咖啡厅有一位女演员在阿拉伯乐曲的伴奏下表演着闻名世界的阿拉伯肚皮舞。
开罗
酒店的标准间

第八天:开罗一日游

天亮了,我们从客房的阳台上就可以看到金字塔!这不是梦,我们已经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埃及。
尤其意想不到的是,酒店距离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不过一两公里。
开罗
吉萨金字塔群
金字塔艾美酒店
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国旗。
酒店大堂
擦皮鞋的摊位——可以享受一下贵族的待遇呦!
照片墙。各国名人?影星?
酒店庭院的泳池
早餐非常丰盛
餐厅
自助早餐花样很多,
酒店的酒吧
酒店朝南面的房间几乎都可以在阳台上看到吉萨金字塔群
早餐后,我们乘车前往吉萨金字塔群,途中不过十来分钟,导游开始总体介绍。
埃及导游大卫先生(33岁,埃及人)也是一样,尽管大卫在开罗学习了4年汉语,但4声的发音不太准,与游客沟通基本顺畅,有时引起歧义,但他始终笑口常开,幽默地化解尴尬,总是详尽地介绍古迹的背景、历史传说,非常耐心地回答游客的问题,帮助游客与当地人对话。努力学习汉语,矫正发音,表示明年一定要去中国。

景点一:吉萨金字塔群

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吉萨有三座大金字塔,是由第四王朝的3位皇帝胡夫、哈弗拉(海夫拉)和门卡乌拉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2500年建造的。另外还有几座小些的金字塔,是为他们的王后建造的。
左边用巨大石块修建的是胡夫金字塔,右前方是哈弗拉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群
爱好摄影的埃及小帅哥
胡夫金字塔可开放参观。金字塔中腰部有出入口。
门卡乌拉金字塔
我们乘坐游览车来到吉萨金字塔群西南方向的高地,这里是观看金字塔群的最佳位置。
外籍舞蹈家
左右开弓
吉萨金字塔群
游览车源源不断
骑骆驼是中外游客的最爱
来自另一个非洲国家的代表团合影
为了“最佳角度”
哈弗拉金字塔的石块远不如胡夫金字塔的石块那么大,大小与中国的长城砖差不多。

景点二: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旁边有一座古老的神庙,一说是斯芬克斯神庙,一说是河岸神殿。
从这里看,狮身人面像显得并不高大。
神庙有高大、厚重的石墙
神庙内的石柱
几千年前,人们是怎样打造这座神庙的,令人称奇。
通往狮身人面像的通道
狮身人面像
有一种说法:古埃及法老雷吉德夫根据父亲胡夫的肖像建造了狮身人面像这座纪念碑。把其父看做是太阳神拉,这也属雷吉德夫的宣传手段之一,以恢复人们对王朝的敬畏。
狮身人面像
此像高二十米,长五十七米,面部长约五米,头戴“奈姆斯”皇冠,额上刻着“库伯拉”(即: 眼镜蛇 )圣蛇浮雕,下颌有帝王的标志--下垂的长须,一只耳朵就有二米多长。
狮身人面像
由于缺乏古埃及的详尽文字记载,包括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建造、变迁等等,很多有关这些历史遗迹的真相都没有准确的解释,无数个迷相互交织,不少学者先后提出自己的研究或推断,与各种传说一直流传至今,莫衷一是。
“狮身”及“狮爪”
以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元素为主的纪念品琳琅满目
吉萨金字塔群附近居然有一家中餐厅
彩色的沙画瓶,大都是金字塔与骆驼
用漏斗把不同颜色的沙粒准确地灌到特定的位置,在玻璃瓶一侧构成一幅沙“画”,最后,注满瓶子,让沙粒不再移动,真的不容易,在操作过程中,稍不留神,“画”中的形象就可能变形,前功尽弃。可以想见,万一失手,出现“败笔”,需要把各种颜色的沙粒分别吸出来,则是非常困难的。这个手艺也需要长时间苦练,不知要经历多少次失败呢!
莎草纸画(仿古艺术品)
莎草纸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载体,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
纸莎草是古埃及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埃及人利用这种草制成的书写载体曾被希腊人、腓尼基人、罗马人、阿拉伯人使用,直至8世纪,中国造纸术传到中东,才取代了莎草纸 。
这就是纸莎草纸画。只有以尼罗河两岸采摘的纸莎草为原料,严格按照与古埃及完全相同的程序手工制成纸莎草纸,再由传统画师用纸莎草笔精心绘制,才能得以生成。
开罗
开罗街头,这里的清真寺通常只有一座宣礼塔,与土耳其通常的二座、四座大不相同。
开罗

景点三: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
竣工于1881年,收藏的各种文物有30多万件,陈列展出的仅约6.3万件。
但它的藏品从史前时代到远古、中古、帝国时代,以至希腊和罗马的美术品皆有。
法老的镀金车辆
还可以看到几千年前制作的木乃伊,躺在黄金、宝石镶嵌的棺木里,依旧保持原貌。
有史前的陶器、石器,也有古代艺人精心制作的各种艺术品,
纸莎草画——出土文物
以及记载古埃及科学、文学、历史、法律等内容的纸 莎草纸文献。
这对男女坐像是一对古代君王,不同于其它神像。
可惜的是,古埃及文明因后来的外族侵略、长期战乱而中断,没有像中华文明一样延续下来。现在聚居在尼罗河两岸的民众都是迁来的民族,或许与古埃及并没有民族、血缘、文化上的传承关系。
埃及博物馆
埃及法老的巨大石像
埃及男孩
傍晚,我们回到酒店。由于一个月前埃及西奈发生过爆炸事件,安保级别提高,每辆汽车进入都要经过警犬的绕车检查。
我们还去参观了香精店,销售员会说中文,比我们的导游还强一些,非常善于针对中国游客做产品介绍,各种香味的香精都有特定的疗效,不知真假,看起来很不错。我们禁不住诱惑,购买了一点香精。
纸莎草店则演示了原始的制作过程,像编制芦苇凉席,然后砸平,纸莎草的特性是榨干以后非常坚韧,就这样制作成了古老的“纸张”,古埃及的图画、文字能够流传至今,纸莎草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过价格都不低。
都不允许拍照,所有没有留下照片

景点四:尼罗河上的夜航

晚上,我们前往参加尼罗河夜航(自费项目。含晚餐45美元/人)。酒店到码头一路堵车,开罗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城市,拥有600万人口,GDP上千亿美元,唯一一个能进世界前100的非洲城市。市中心也车满为患。足足一个小时,接近8点,我们才抵达“尼罗河水晶”码头。
我们来到尼罗河,准备登上“水晶轮”,随船夜航,欣赏尼罗河的夜景
小匠人
船上的旅客少数是中国游客,大部分来自各国。
我们的晚餐就在船上,西餐自助很实惠。
有一桌来自摩洛哥的贵客,似乎是王公贵族。
摩洛哥客人的集体舞
尼罗河
楼上的餐厅不大,先进行歌舞表演
尼罗河
游船的甲板上,摆放了一些桌椅,部分旅客匆匆就餐之后,来到甲板上,可以有更多时间欣赏夜景。
游船门厅
肚皮舞
我们这个大餐厅先歌后舞,
互动——集体舞
埃及艺人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让华人感到很亲切。
尼罗河
夜航
旋转舞也叫“大袍舞”或“转裙舞”。由于它历史悠久,舞蹈动作含义丰富,现在已成了埃及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一些重要的庆贺活动场合,总少不了这种舞蹈。
节奏明快的音乐响起,一个穿着色彩斑斓舞衣的男子登上台,随着音乐节奏翩然旋转起来,整个人看上去像个巨大的陀螺在转动,速度由慢到快,速度加快时,连舞者套在腰间的彩裙也跟着飞扬起来,像一把张开了的大花伞。
随着速度越来越快,整个人也仿佛飞了起来。舞者一边旋转,还一边做出变化,只见他腰间的彩裙在旋转中变换出一个个不同的图案:或水平,或垂直,或左右,或上下……
舞者经过长年的训练,连续一二十分钟的连续旋转,常人是无法做到的。
夜航连同晚餐一共约两个小时。今天的行程非常饱满,我们个个心满意足。

第九天 开罗——卢克索

清晨4点多,我们起床前往开罗机场,准备搭乘前往卢克索的飞机。
开罗
开罗清真寺。凌晨,我们起大早,去赶飞机。
开罗
埃及国内航班
尼罗河上空
飞机大部分时间在尼罗河上空向南飞行,从尼罗河下游向上游方向前进。尼罗河水滋养着两岸的生物有着宽窄不一的绿色植物,距离尼罗河再远就是光秃秃的土地和沙漠。埃及95%以上的入口都居住在尼罗河两岸。水是生命之源,尼罗河是埃及人得以生存繁衍的源泉。
尼罗河
经过一个小时的飞行,我们抵达埃及著名古城卢克索机场
卢克索机场
卢克索机场清净、整洁
卢克索机场

景点一: 卡纳克神庙

从机场出来,直接前往卡纳克神庙,仅半个小时左右。
埃及中北部地图
卡纳克神庙始建于3900多年前,位于埃及城市卢克索北部,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一座壮观的神庙。神庙内有大小20余座神殿、134根巨型石柱、狮身公羊石像等古迹,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卡纳克神庙展厅的神庙模型。左下角是西大门,我们将从西门进入神庙。
 卡纳克神庙是埃及中王国时期及新王国时期首都底比斯的一部分。太阳神阿蒙神的崇拜中心, 古埃及最大的神庙所在地。
据介绍,卡尔纳克神庙位于卢克索以北5公里处,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最壮观的神庙,因其浩大的规模而闻名世界,仅保存完好的部分占地就达30多公顷。卡尔纳克神庙共有三部分——供奉太阳神阿蒙(Amun)的阿蒙神庙,供奉阿蒙妻子战争女神穆特(Mut)的神庙,以及孟修神庙,两旁满是狮身人面像的甬道则直通卢克索神庙
整个建筑群中,包括大小神殿20余座。院内有高44米,宽131米的塔门。大柱厅宽102米,深53米,其中共有134根巨型石柱,气势宏伟,令人震撼。其中最大的12根高23米,周长15米,其上足可容纳50个人站立。
航拍照片。可从西门向东看到神庙全景。
这个图 是上东下西
走向大门首先看到的一座残破的方尖石碑,成对称的一座已不知去向。
道路两侧的公羊头大多没有了。
神庙西门两侧的建筑一高一低,
门外的大道
进入神庙大院北侧的建筑
失去屋顶的房间内有三个像“佛龛”、牌位的墙洞。
修复后的石墙,上面雕满了古埃及风格的壁画,上面的人物、动物、武器和鸟头人身形象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故事
石柱走廊(北侧)
狮身人面像。石柱走廊(南侧)
中心建筑群——大厅入口
在现今卢克索的古建筑群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神庙。它的 殿堂 占地达5000平方米,有134根圆柱高耸入天,其中最中间的12根高21米,5人不能合抱,通体遍布精美浮雕。
入口两边高大的石人雕像已残破不全
此为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站立在法老两腿间的是他的女儿(另一种说法是他的王后)。
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是在埃及最“常见”的 法老雕像,这位埃及最后一位伟大的法老,把埃及统治的井井有条,并使国家达到了鼎盛时期。
据介绍,在众多柱厅中,最大的一座由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一世、谢提一世和拉美西斯二世三代法老鼎力修造,面积达103米×51.8米,共有134根圆形巨柱。
部分石柱顶部还有石梁相连。或许当年曾有屋顶。
中央12根最大,高23米,直径5米,柱顶呈莲花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石柱。在门楼和柱厅圆柱上有丰富的浮雕和彩画,既表现宗教内容,又歌颂国王业绩,并附有铭文。
这里好像是拍摄《尼罗河上的惨案》拍摄地之一。
石柱顶部的连接梁,上面镌刻的图案十分清晰,风化不太严重。
导游大卫耐心地介绍神庙的知识点
表现神话故事的壁画
两座方尖碑,位置并不对称。
在埃及建筑中,方尖碑原是为崇拜 太阳神 而建立的,一般用一块完整的 花岗石 制成,表面磨光,刻上象形文字据介绍,现存的卡纳克神方尖碑是世界上第一位女王、古埃及惟一的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公元前1479年—公元前1458年在位)所立,碑身全高29米,重323吨,是当时最高的方尖碑,也是现在埃及境内最高的方尖碑。上面镌刻着女王的祝词。这位女王很像中国唐代的武则天,在位22年,被她废黜的儿子重新登基,把方尖碑围了起来,客观上发挥了保护作用,大大降低了风化程度。
南侧通道及建筑群
北侧通道及建筑群
方尖碑上镌刻着古代形象文字。
石像背后
附属建筑遗迹
附属建筑遗迹
埃及的少年参观者
回到大门内的第一个大院南侧的小院
院内的石像
卡纳克神庙的停车场
离开卡纳克神庙,我们前往卢克索神庙。途径一座基督教或天主教的教堂。

景点二: 卢克索神庙

仅几分钟时间,我们就来到卢克索庙附近。
卢克索神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个法老(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艾米诺菲斯三世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埃及人常说:“没有到过卢克索,就不算到过埃及”。
卢克索神庙
卢克索神庙大门,朝向东北方。
正对着大门的有一条宽阔的大道,大道两侧,排列着几十座狮身人面石雕像。
狮身人面兽大道从尼罗河畔朝拜的人首先来到内克塔内布一世造的前院,从这里有一条两旁蹲坐着上百狮身人面像的大道通向东北方向。在古代这条大道连接卢克索神庙与2.5千米外的卡纳克神庙。
神庙大门西北几十米处的一个复原的房屋,里面的石像的长裙特征很像古罗马的人物。没有文字介绍。
卢克索神庙距卡尔纳克神庙三公里,是阿蒙神在奥贝多祭典时在尼罗河畔的行宫。
卢克索神庙
卢克索神庙前原本有两座方尖碑,如今只有一个孤独的方尖碑,另一个到底在哪里?一种说法是目前在法国巴黎的协和广场上。方尖碑本是一对,右侧的那一座在1838年被穆罕默德·阿里和法国换来一个时钟,换走的方尖碑就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上。
但是,我记得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旅游时,导游曾介绍,塞奥道西斯“奥拜里斯克”方尖碑:原本是古埃及法老图特摩思三世(公元前1479-1425年)为纪念他的胜利而建造的,原来矗立在埃及卢克索卡纳克神庙门前。狄奥多西大帝将其切割成三块,运回君士坦丁堡,并加装大理石底座,现在所见的碑体是其中顶端的一段。
这就是我们在伊斯坦布尔蓝色清真寺附近的广场上拍摄的方尖碑
这座方尖碑高度比卢克索神庙门口的低很多,上边的图案风格与卢克索神庙门前的一个相似。不过显得不那么古旧,仿佛是复制品。
究竟是哪座在法国,哪座在土耳其?几种说法,莫衷一是。
卢克索神庙卫星地图
上面的卢克索神庙卫星地图:从右上方到左下方,即从东北到西南斜方向的神庙中轴线,依次为:人面狮身兽大道,门前广场、大门、第一院、柱廊、第二院、廊柱殿、皇帝圣厅和圣殿、诞生厅。神庙南端周边的道路形成一个U形。
卢克索神庙
神庙大门东侧的石像,其双脚已经破损,其余部分还比较完整。
神庙的大部分工程是由第十八朝法老阿蒙诺菲斯三世完成的,后来的拉美西斯二世又增建了大门和庭院,并在门口竖立了六尊他的塑像,现存三尊,和巨大的方尖碑一同耸立在神庙前。
另一侧的石像
榫卯槽
两个凹槽与中国连接石料的榫卯的卯用途一样,凹槽中的金属或木质榫,不知所终,只留下空的卯。是巧合,不约而同,还是谁引进借鉴谁的技术?有待考证。
卢克索神庙
院的西面是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一座小圣堂。这座圣堂由三座屋组成,分别献给姆特、阿蒙和孔斯。院的内墙上画有祭祀的场面以及拉美西斯的儿子们。
第一院西侧的一排排石柱,石柱间有几座高大的、残缺不全的石像,见证着昔日的辉煌。
拉美西斯二世 庭院
卢克索神庙
神庙入口两边的建筑
进入神庙,第一扇塔门之后是两排列柱环绕四周的中庭。
神殿里许多法老王雕像的脸部被刮伤捣毁,是因信奉基督教时要藉此摧毁人民对法老王的崇拜。
石像比例匀称,肌肉、骨骼、面部形象都十分逼真。
在柱廊入口后不久两边就各有一尊法老像,
其后的一对坐像显示着阿蒙与姆特。虽然这些像上刻有拉美西斯的名字,但是从风格上它们应该是埃及第十八王朝时造的。柱廊两边的墙上绘有奥皮特节的情景。
第二院的南边是一座廊柱殿,它由4x8根廊柱支撑。其浮雕显示阿蒙霍特普三世在底比斯的众神前以及他的加冕。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小神殿,这两座小神殿分别是奉献给姆特和孔斯的。
柱廊
通过第一院后游客进入一道柱廊,这道柱廊由7对纸莎草捆柱组成。北部入口处的柱廊尤其美观,14根柱子均高约14米,柱顶芦苇草茎的造型非常优美,每一根柱子都代表了法老的威严。
诞生厅的壁画
卢克索神庙
这些室内浮雕的彩绘依然留下了鲜艳的颜色。
西墙上的浮雕显示阿蒙霍特普三世的诞生:从他母亲通过阿蒙怀孕到他出生。对面的浮雕显示他的登基。
站在第二院往北看去,7对、14根柱廊与东厢柱廊之间的正前方、即整个神庙的东北部是一座清真寺(有宣礼塔的建筑群)。这座清真寺位于一座教堂的遗址上。这座清真寺位于神庙地基以上五米高的地方,原因是清真寺的建造年代较迟,其建造时,神庙已经被埋在五米深的尘土下了。整个神庙的建筑群是后来出土的。这就形成了不同年代、不同宗教建筑交错在一起的状态。
第二院东厢的柱廊
历尽沧桑,气势依然
连接第一院和第二院的7对14根柱廊。
清真寺的地下仍然埋藏着神庙的一部分建筑

景点三:帝王谷

帝王谷位于尼罗河西岸,距岸边7公里,可以从底比斯卫城北端陡峭的环山公路到达。这里一共有60多座帝王陵墓,埋葬着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
散落在几条山谷的帝王陵墓,平面图上每个黑点就是一座王陵。
帝王谷所在山体模型及帝王墓位置(黑三角)
已开挖的帝王墓地下部分向不同方向延伸的结构形状立体模型
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沙提一世之墓,从入口到最后的墓室,水平距离210米,垂直下降的距离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令人难以想象。
帝王墓施工场景画
墓穴入口往往开在半山腰,有细小通道通向墓穴深处,通道两壁的彩绘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
所有游客必须乘坐摆渡车前往,自此,就不得拍照。工作人员管得较严,我们只能一饱眼福。
我们参观了已经开放的3座帝王墓,通向墓室的通道呈下坡状,长约200米左右,两旁的彩色壁画有的已残破不全,有的保存较好。其内容、风格、造型等与两个神庙壁画的差不多,残破程度有些像我国敦煌石窟的壁画。
Kv拉美西斯二世之子的陵墓规模较大。这是我们拍摄的、唯一的一张照片。
由于当地气候干燥,所有受风化的程度小一些。但是,就这样长期供游客参观,究竟还能保持现状多少年?令人堪忧。
归途中所见
门农巨像是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间原野上的两座岩石巨像。
过桥跨过尼罗河一条较窄的河叉,登上国王岛
我们下榻在卢克索国王岛的朱莉维尔酒店。
这是一个度假村式的酒店,没有楼房,全部建筑都是平房。
酒店大堂正门
酒店大堂
圣诞节的气氛浓浓
酒店平面图
因距离晚餐时间尚早,我们可以在酒店院内走走。
尼罗河
尼罗河
点点白帆
无边泳池
尼罗河上的游船,似乎驶入了泳池
我们此行最美的酒店——谁能想到这是埃及的卢克索?
无边泳池、尼罗河、夕阳西下
尼罗河上的“渔舟唱晚”
夕阳无限好
落日余晖
平静的泳池,安静的尼罗河
壮美的天际线
我们住的房间
餐厅边的另一个泳池
晚上,我们乘车到卢克索的一家“侯赛因”伊斯兰餐厅吃当地特色餐
卢克索
来自欧洲的游客不少
酒店的装修很讲究
卢克索街头夜景
卢克索神庙
卢克索神庙夜景、灯光秀

第十天 卢克索——赫尔格达(红海)

朱莉维尔酒店的早晨
酒店清晨
自助早餐
餐厅不小,游客却不多。
欧洲老妇边吃边喂猫咪
一位欧洲游客边吃边照顾j猫咪
清晨,尼罗河平静如镜
在我们的房间门口小憩
我们告别美丽的朱莉维尔酒店
卢克索街景
卢克索
尼罗河畔
我们的中巴车沿着尼罗河岸一路向北。远处沙土裸露的沙山与河岸附近的绿洲形成鲜明对照,这就是埃及的典型地貌。
河岸停泊着很多游船
卢克索
街心喷水池
公路边的鲜花连绵不断
尼罗河两岸有水的地方,就有植物、有人烟、有城镇
随着我们朝着赫尔格达方向行驶,公路离开尼罗河畔,远离水源,植物越来越少。
穿过沙漠公路
途中小店。为防御阳光暴晒,院内搭着凉棚。
司机是虔诚的穆斯林,每天定时的祷告仪式雷打不动,改为在途中休息时进行,我们表示尊重,耐心等待。
我们6名游客团的中巴车。
下午两点,我们抵达了红海边的赫尔格达。
我们下榻的信天翁宫度假酒店
酒店大堂雕梁画栋,是与摩洛哥一样的阿拉伯装修风格。
赫尔格达
富丽堂皇
酒店有六个餐厅。这是其中之一
酒店门前
房间宽敞
客房条件非常好
阳台
时间尚早,我们在酒店内转转、看看
母子对弈
酒店的建筑群占地呈U形,开口端面向红海,闭合端是前台和餐厅,由走廊连通所有房间,中间的庭有大小泳池三个。
信天翁酒店的卫星照片
从不同角度观看,感到变化多端。
赫尔格达的欧洲游客居多,尤其是冬季,北欧日照时间较短,常常在冬季休假追逐热带国家和地区的太阳,中国游客相对不太多。
酒店坐落于红海边
酒店位于一个海湾的凹处。东南方向可见城镇
夜景美轮美奂
酒店的6个餐厅同时开餐。
ttnkhao
小提琴演奏《泰坦尼克号》的主题曲
住店的客人随意就餐
全自助
西餐炒菜,需要排队
灯光秀不断变化着颜色
电声乐队演出节目

第十一天 赫尔格达(红海日出、海底世界、休闲)

今天全天在赫尔格达。
昨夜热闹的酒店终于静了下来。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我早起去观日出。
太阳从红海的天际线喷薄而出。
红海日出
晨光照耀着的酒店
“老人与海”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初升的太阳照出来长长的影子十倍以上。
我们来到海边,沿着木栈道,观赏距离岸边一百多米的浅海面貌。
随着阳光的照射加强,水温提高,热带鱼纷纷活跃起来了
热带鱼穿梭在珊瑚之间
一二层共6个餐厅,风味各异。
景点一:红海海底世界
上午10点多,我们乘车来到红海赫尔格达码头
红海多数并不呈红色,但偶尔会季节性地出现大片红色藻类。这提供了其名称的一个可能的来源。我们看到的红海却是犹如蓝、绿色宝石般的颜色。
这边的海水碧蓝碧蓝的,
某个角度看海水又成了碧绿。
赫尔格达码头
我们即将乘坐出海的游船(黄色的)靠岸。这种船水下船舱四周设置玻璃窗,可以观看水中景物,俗称“玻璃船”
赫尔格达
美丽的港湾
这艘游船的平面图和平面图
赫尔格达的位置位于西奈半岛南端与埃及大陆的红海由宽变窄处,之间有一个狭长的海岛。
船上游客不太多,将将坐满。带着小孩的欧洲游客很多。
每个人的塑料手环是下榻酒店的标志,是进入酒店及餐厅的“通行证”。
天气非常好,几乎无风,海面平静。
岸边的清真寺及其宣礼塔
为了游客游泳后使用,导游从酒店借出了浴巾。一位船员主动来叠成一个奇形怪状的“帽子”,十分滑稽
风平浪静,海面略有涟漪。
行驶三四十分钟后,玻璃船减速。我们被告知:所有游客走下船舱,观赏水下世界
美丽的珊瑚林,热带鱼的家园
红海
“斑马” 燕鱼
我们在j好奇地观看成千上万的斑马鱼,其实,它们也在好奇地观看着我们这些“玻璃罐”里面的不速之客呢!
燕鱼群中出现一条“人鱼”,不!那是一个“蛙人”
过去曾在电影、电视里见过的海底蛙人,而今近在眼前了!
这不是看电影,是我们亲眼看到的现实!
原来,游船的一位船员专门潜入海中,投喂食物。吸引了成千上万条“斑马燕鱼”。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震撼的场景啊!
船舱里爆发出一阵阵欢呼声,孩子们更是欢天喜地,乐不可支。
随后,游船抛锚停泊在海上。大家全部上岸,游客可以自由下水游泳。每个人都穿上了救生衣。
欧洲游客
另外两艘游船,和我们的一样停泊海中,
天水一色,美不胜收
未下水的孩子
小“驾驶员”
这里的海水不深,清澈见底,可直接拍摄到水下物体。
有幸亲历红海、享受这天堂般的美景,夫复何求?
远处是红海上的一个海岛,没有一点绿色。有人报了上岛游的自费项目,反映平平,不如我们这个选择。
海岛的另一侧则是红海的主航道,是通过苏伊士运河的“必经之路”
海上降落伞——快艇后面拉着降落伞的海上娱乐项目
一艘艘快艇不时从附近海域穿梭而过
安全降落
赫尔格达
美丽的码头
我们回到酒店,时间还早,先到各处转转。在餐厅看到这一幕:
等不到开餐,一群“不速之客”已经成为餐厅的“座上客”。
零星食客留下了面包片,成了小鸟们的大餐。
目中无人,任你们哪国人来拍摄!
夕阳
夕阳西下
赫尔格达的西山——像仰天长啸的巨人。
酒店门前的滨海公路,车辆稀疏
酒店的泳池静候着各国游客到来。
水滑梯,孩子们的最爱
华灯初上,夜幕降临
又是一顿丰盛的自助餐。
当晚再次住在信天翁酒店。这也是我们在埃及的最后一晚。

第十二天 赫尔格达——开罗

赫尔格达的早晨
日出红海
栈桥
信天翁酒店的黎明
为了尽早赶到开罗,酒店为我们准备了早餐
我们整装出发,乘坐中巴车奔向开罗。
沿途可见,赫尔格达的酒店设计都很别致,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重复。
告别了赫尔格达,要穿过漫长、单调的公路,路旁多为沙漠、干石山。
服务区小憩
一排排风力发电机,与我国西部很像。
途中的一家酒店,外形独特。
接近开罗的高速公路收费站
我们进入开罗市区
开罗的住宅楼绝大多数没有外装修,裸露着红砖和钢筋混凝土的框架。
这些没有封顶、完工的毛坯房比比皆是,据说都是老百姓自己盖的房子。如果完工就必须征税,就这样住进去,可以逃税,政府无可奈何。
距离飞机起飞还有一段时间,导游带我们来到开罗的一家商业中心,自由活动。
空座位很多,而食客不多,可见购买力

第十三天 开罗——北京

半夜时分,我们登上埃航的班机,直飞北京。
经过9个多小时的飞行,次日下午2点多顺利地回到北京。由于时差,这一天减少了6个小时(与前往时相反)。
这次旅行之圆满,真的大大超出我们的期望。短短十三天的行程,仿佛经历了好多天,仿佛经历了若干大跨度的时空穿越。
我们所看到的不同类型的景点,给我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远古的金字塔、残破的神庙遗迹、瓦卢比利斯废墟、多彩的四大皇城、精致的花园、蓝色的古堡街区、喧闹的夜市、窄巷的店铺、马赛克作坊、皮革染色池、苍凉的沙漠、风格各异的清真寺、昼夜变幻的尼罗河、蔚蓝清澈的红海、灵动的热带鱼群、潜技高超的蛙人、舒适的度假酒店,别具特色的美食、甘甜爽口水果及干果,等等,连同当时当地的气候、声音、气味、氛围,构成一个个独特的、异国风光的多维度画面、场景,无一不让我们赏心悦目,依依不舍,挥之不去!
再见,美丽的摩洛哥!再见,美丽的埃及!

本游记著作权归@南山之友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